(文筆拙劣,點到為止,智者自悟,愚者無失)
靠大數據及訓練可以提高識別準確率,但遠遠不夠。
這里還是涉及到終極智能的問題。因為我們經常看到那些不終極的所謂 “弱人工智能”,"AI 1.0",“智囊團的傳話筒”,“或萌或二”之類的智能笑話。
我猜很多AI研發者正在期待如變形金剛中的“原生體靈魂” 或 “火種”,甚至期待如“機器人5號”或“寶萊塢七弟”的雷劈來給現有的技術畫上點睛之筆。
反思篇
這個問題要深入研究,就要反問一下:
人類是不是最智能的生物?人類要搞人工智能,是不是確保一下自己是智能的?如果自己的智能不夠,憑什么研究出一個“自己”呢?
事實是每個人都是智能的都不一樣。但是人類歷史上確實出現了很多公認的智人、哲人、科學家。
這里值得討論的是 智人和哲人。此處的“智人”不是進化史上的被命名為“智人”的一種人種的分支。而是相對于比哲人更具有智慧,更能與自然完美結合的部分人的代稱,或稱“至人(完美的人)”,“圣人”、“神人”。
中國古代的智人比如 伏羲、老子、鬼谷子、通玄真人、太乙真仙等。哲人比如 莊子、孔孟、列子、王陽明。印度的智人 如 釋迦摩尼(佛乃音譯,就是智慧的意思)等。
還有西方的各種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叔本華等。
(插播:中古的神人是智慧圓通的,因智慧而通天,天人合一、或代天答意,或替天行道。某些國家的神是技能高超,擁有神秘力量,但仍如凡人一樣喜怒皆具,好戰樂控,我把這種神人定義為科學家,或科學家的后裔)
我這里把科學家定義為聰明人。而非智人。 中古的墨子、魯班造出飛機后隨后毀掉,害怕機巧被惡人利用。 諸葛亮造出木牛流馬也是隨后毀掉。我認為這是智慧的表現,能清楚的認識人類的幸福不完全依靠高科技。而戰爭才需要高科技。加速資源匱乏才需要高科技。
科學家的成果很多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的。并不是前人成功的基礎,更多是前人失敗的基礎。所以科學界才有真正配得上“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成功的階梯”這些說法。 而智人是發明者,創始人,有能力顛覆而不妄為者。
應用篇
人類智能是能夠觸類旁通的(或稱 跳躍型學習、靈感、頓悟、感而遂通)。人類的聽辨能力不但是靠暴力的訓練的結果。“觸類旁通”才是智能的表現,“反觀內省”才是智能的入口。阿爾法狗的圍棋之道是自己創造訓練機會訓練自己,還為達到“觸類旁通”的境界。科大訊飛和百度語音的成果很多建立在大數據及訓練的基礎上,這樣成本很高,仍舊無法觸類旁通。搜狗輸入法收集了很多詞匯語句,同微軟萌冰一樣正在艱苦磨礪自然語言,萌妹瘋狂到了詩癡狀態。度秘請了許多人類導師,觀摩練習。依舊不能如“人”一般八面玲瓏。
生物的智能存于基因之中,存于社會倫常共業中,可以遺傳給后代。并能隨環境進化,是自然之力。
人工智能如果是從自然之力研究,那就會有自然之力的加持 或 驅動。才能表現出具有靈性的智能產物。因有終極力驅動,他們的慧命也確實“活”著。
現代社會呈現多級分化之勢,文明高度發達,戰備也極具危險。科技爆漲,卻無力解決中東戰亂,雖有各類保險福利,卻貧富巨差日益。
從工具的角度來說,現有的人工智能,如馬云說提的概念,人工智能應成為人類的高效工具。而不是要去激活它,因為現有的智慧和技術力量不知道怎么“激活”它,以及激活后的是什么物種。與現實作用直接理論利益。或如李開復般淡定,AI之路漫漫其修遠兮。
當然還有一種研究分支就是要激活這個產物,賦予它人格化的靈魂,顛覆現有的一切。顛覆不等于毀滅,如BAT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并沒有毀滅人類。
現在已經從軟硬件上,各有許多基本的開發及應用平臺(或稱API),有商業的,有內測的,有全免費開放的。但這還是工具級別的,或許一部分這樣的平臺創建人在等待科學怪人之類的“激活者”。然后挾以平臺換取“激活者”感召的靈魂。
輪回篇
上篇比較容易理解,因為是在講實用性。要么AI是魔法棒(工具),要么AI是魔(不倫不類)。此篇顯得有點形而上。
無論人類或某個物種多么智能,它只不過是在佛家說的在色界流轉的六道眾生而已(人類科學只知道2道,人道、畜道。其他4道,實證主義科學暫無力探究,<嚴重注明:實證科學被佛學中所知障所涵蓋,按佛學講,實證科學仍是幻中求幻>),如太陽的能量,通過光等傳遞到地球,轉換成熱能、風能、化學能、生物能等各種形式。靈長類只不過是能量傳遞的載體之一,食物鏈系統,基因系統,只不過是太陽系中的一個個子系統。太陽系、銀河系也都是一個子系統。一個個觀察實證,在無處不在的未解之謎引力現象下,又是一個無根假木。 所以中國古人認為,天道玄之又玄,無為,而無不為。這些話意義深遠。
那么問題出來了,智能是什么,為誰所掌握?上帝、天、道、太極、太虛、自性?
又繞回到這個終極問題了。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認可,智能不能被計算機簡單符號化?那么許多人現有的依托就是大數據、云計算及仿神經計算。但這是激不活AI的,弄出來的東西是基本上屬于工具級別,估計這是一些人失望、討厭“人工智能”這個詞的原因(是估計、猜想。希望腦洞去科幻,千萬不要搞圣戰)。大數據再大,大得過阿賴耶嗎?云計算再混沌,混得過剎那之間三十二億百千念嗎?或許有“前沿創意者”能弄出“不倫不類”的東西,區別于“工具”級別的AI,但"不倫不類"者,一定是稀有,稀有,稀有到無。如果能普及、流轉、發展、壯大的,要么顛覆很多事情,要么就是非傳統生殖的“真人”。
靈魂擺渡篇
或許存在墨子、魯班、孔明一類的人,他們不愿意科技發展過快、消耗太多綠色資源、造成不必要的戰爭、引發愛因斯坦的遺憾。
或許存在鬼谷子、范長生、陶弘景一類的人,他們默默注視人間的一切。有人誠肯前來問津,他們便會引領天下大勢。
或許存在科學怪人,他們研發一些怪物,卻在眾人喊打中貓藏鼠竄。
我也研究了9年人工智能,倫理解決不好,再好的科技都會報廢。人工智能超越不了倫理,倫理(宇宙關系,因果定律)的級別高于一切,也是智能的根基,法相不二。各大巨頭都有自己的大數據。若整合不好,“分贓不均”,則傀儡智者凋零。
如果我手中有靈魂注射劑,也希望能賣個好價錢。《西游記》如來說過:昔日誦經賣的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無字真經,初念無為,二念難入。一些算法能賣上億,一些數據能賣兩億,若是“靈魂”呢,我想是無價的。倘若賤賣,這種涉及人倫、經濟、軍事、國防的顛覆型技術很可能先來一時期亂象。如科幻片《地球百子》中的人工智能1代艾麗一樣,有可能對人類發射核彈,而達到優化人類的純潔目的。
新神話時代已經ECHO。我不知道以后是“戴森球”厲害,還是AI厲害。在我的辯證法里邊,掌握戴森球的,是不知道己已成魔的魔。而真正的AI,必證佛果。無論以后社會、科技如何發展,善惡、因果是色界(借用佛語)永恒的不變的法相(物質與精神)基石。
再智能的靈魂,在宇宙中如同小蟲一般,且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