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訊 4月27日上午消息,2017GMIC大會今日在北京召開,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應邀發表主題演講,他主要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科學家創業”發表了看法。
李開復演講之前,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霍金通過視頻發表了演講,這位目前全球公認的智者不斷提醒,必須要警惕人工智能帶來的威脅。
霍金表示當一臺機器已經能夠在圍棋領域擊敗人類,就意味著機器大腦和人腦已經不存在本質差別,他很擔心未來人類毀滅于自己發明的AI手中。
不過李開復并不贊同霍金教授關于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看法。李開復認為AI未來發展有很多機遇和挑戰,而毀滅人類只是其中一種,而且還顯得比較遙遠。
李開復認為當前最應該關注四個方面的核心話題:
1)人工智能將創造巨大的財富,未來怎么辦?
2)如何防止有大數據的巨頭利用人工智能作惡。
3)被人工智能替代了工作的人怎么辦?
4)科學家如何在人工智能時代通過創業幫助更多的人。
在今日GMIC現場,李開復主要圍繞第四個方面發表了看法。他表示自己作為科學家創業,最核心的心得是應該做“有用的”創新,這意味著要更快利用創新幫助社會進步。
他表示科學家的特點是追求科研突破、講求嚴謹、需要慢工出細活,但這種特點放到創業創新可能會稍顯不適應。
然而,目前人工智能大浪潮下,頂尖科學家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2010年的深度學習帶來的AI技術突破。目前全行業都在需求科學家和科學領域的創新,這會應用到AI可能發展的三個階段中。
李開復把AI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在線化、大數據的使用,擴張到B2B領域;2)通過感知和傳感器收集圖像等數據;3)無人駕駛等為代表的全面自動化時代的到來。
而對于這些科學家如何參與到這三個階段,李開復提出了四條建議:首先是自己擼起袖子干,像愛迪生一樣。其次是找個商業合伙人一起干。第三是把技術授權出去。第四是通過開源等方式,不斷利用科學加快創新發展。
李開復更加看好技術授權和開源的方式,比如Google的創立,斯坦福的教授通過技術授權,不僅讓創新得以落地實現,還獲得了巨大的財富。(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