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面新聞 饒文怡
出任暴風TV CEO兩年之后,劉耀平總結到,盡管比樂視、小米等品牌晚了一些,但暴風TV總算是借著互聯網電視發展的大勢抓住了一批用戶,為品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暴風科技2016年報數據顯示,去年暴風TV合計賣出了80萬臺,總共實現了9.3億元的營業收入,已占上市公司總收入的50%以上,同比增長644%。
互聯網電視市場競爭激烈,劉耀平表示暴風在服務和產品上相比對手有差異化。
以內容為例,劉耀平介紹稱,暴風TV目前除了提供自有內容之外,還組織了內容題材分賬模型買來了不少內容,這使得暴風TV在基礎體量增大的同時,用戶價值也得到了提升。目前,暴風TV單個用戶獲客成本約400元,要比微鯨等其他同類品牌低不少。
但暴風集團方面似乎對現有的成果并不滿足。在一個月前進行的投資人溝通會上,暴風TV方面作出表態,稱要在三年之內將銷量提升至累計1000萬臺。而劉耀平則表示,今年暴風TV的銷量目標是200萬臺。
1000萬臺并不是一個很容易達到的目標,橫向比較下,樂視電視已經上線了46個月,但銷量也只有500萬臺左右。更為不妙的是,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暴風TV的銷量并沒有排進彩電業銷售榜的前10名。
這雖然與其尚未在今年發布新品有一定的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想實現短期還是長期的銷售目標,暴風TV需要拿出更多的招數。
對此,劉耀平說,暴風TV要繼續創造差異和提升效率。“我們即將發布的新產品,會跳出現有的模式本身,實現產品的跨代迭代。”
劉耀平所說的“新模式”,指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加入。他介紹稱,在五月份即將發布的新款暴風TV產品中,人工智能將會是最大的賣點所在。在暴風TV的設想中,這會使得電視不僅僅只是一個提供娛樂功能的工具。
“人工智能技術確實能夠很好的改變互聯網電視的服務能力和服務體驗。它有兩個部分:讓人機交互更為智能,不需要借助過多的工具來進行;讓電視創造主動服務的能力。”他舉例稱,在加入人工智能后,電視就不再需要開機,而是會自動提供服務,并根據用戶數據的分析來自動提供內容。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互聯網電視品牌開始嘗試在產品中加入人工智能。
小米在三月份推出的新款互聯網電視小米電視4A 就加入了語音識別技術,背后是小米大腦團隊提供的技術能力;TCL的互聯網電視品牌“雷鳥”也在不久前發布了新品,主打人工智能特色。但在劉耀平眼中,在這方面上,行業可以走的再深一些。
“如果只是用人工智能來做語音識別功能,那就有些淺了。”他如此評價。
劉耀平認為,互聯網電視最終要對標的產品還是手機,要把用戶從小屏拉回到大屏上,“手機是隨時在手,隨時在線,服務是隨時觸發的;電視則不是,但之后這個狀態會改變。”
這番形容似乎將互聯網電視劃到了物聯網的范疇中。劉耀平則表示,暴風TV想做的不僅僅會是一個智能家居的入口,而是做一個智能助手。不過他也沒有否認在底層技術成熟后,暴風TV往物聯網方向發展的可能。
而在銷售方面,暴風TV也開始發力線下。劉耀平說,去年公司在線下布局了超過5000家店鋪,今年這個數字還要繼續提高。今年,暴風TV提出了一個名為“242工程”的線下渠道規劃,即“做200家的旗艦店,4000家在綜合賣場的零售店和2000家的跨界協商店”,同時也會對零售商進行讓利。劉耀平認為,線下店能夠把線上未能轉化的流量更好地消化完畢。
但就目前而言,阻礙互聯網電視整體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成本。此前,針對業績下滑的原因,暴風集團就表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電視面板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電視產品的成本大幅增加。
劉耀平表示,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行業的共性,需要市場去慢慢消化,從而達成新的平衡;至于暴風TV方面,會繼續強化和供應鏈之間的合作水平,提升生產效率。他介紹稱,今年的產品會直接把模組做完,來降低成本。
無論如何,目前互聯網電視市場仍處于一個群雄并立的階段。不僅小米、樂視、暴風等互聯網品牌有所布局,像TCL、創維等傳統家電品牌也都虎視眈眈。從市場上來看,暴風TV還是處于一個追趕者的角色。
劉耀平并沒有否認這一格局的存在。在他看來,樂視在互聯網電視這一塊的優勢比較明顯,在短期內,暴風TV還是趕不上的;因此,他也把樂視看作是暴風TV最主要的追趕目標。
“對于其他品牌,我們不太關心;我們關心的是樂視怎么做,然后確定我們的差異化戰略。市場對于品牌的容量是三到五家,我們之后的目標就是確保前三,努力去保二爭一。”他如是說。
在暴風集團CEO馮鑫的規劃中,暴風TV是集團“重要互聯網平臺”的三駕馬車之一。對于這家曾經的市場寵兒來說,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構筑起業務的基礎,這就需要暴風TV在往后的發展中貢獻更多。從這一點來看,2017年,暴風TV肩上的擔子著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