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的第100手超級“俗手”
今天在浙江烏鎮,2.0版本的阿爾法圍棋(AlphaGo)以1/4子優勢“險勝”代表人類最高水平的職業棋手柯潔——結果在預料之中。
預料之外的,是AlphaGo的獲勝方式。
格隆全盤觀看了比賽。這場比賽的恐怖之處在于:整個過程看似膠著,AI機器人也僅以微弱優勢“險”勝,但其實全盤柯潔沒有任何機會,整個棋局都在AlphaGo的掌控中:如何勝,以及勝多少。
此前Google透露,這次新版本的AlphaGo早已告別了“僅靠輸入數據來進行計算的套路”,在高于原版10倍計算能力的基礎上,它已擯棄了人類棋譜,而是靠完全的自我深度學習和自我對弈來“積累經驗”,挑戰圍棋的極限。
換句話說,AlphaGo的老師不是人類,它已經是自己的導師。甚至于它已經不滿足于只是單純取得勝利,而是控制勝利的概率以及輸贏的差距——DeepMind的工程師這樣闡述他們過去的努力:我們的確在研究如何通過多線路決策來控制勝率。
基本確定勝局的時候,它不會冒險去做任何花里胡哨的動作,而是用最穩妥,甚至堪稱“臭棋”的超級俗手來鎖定勝局。
這一手就是AlphaGo的第100手的拆一——但在格隆看來,也是今日對局最驚艷的一手(見下圖)。
(今日對局中超級臭俗,但也超級驚艷的第100手)
L17的拆一,相信驚詫了所有人。
在左上有諸多白子厚味可以借力的情況下,這手拆一,除了謀活,完全沒有任何其他想象空間,哪怕業余選手也很難下出這種“謙遜”的俗手。
但棋局的發展證明了,恰恰是這手無味但堅實的拆一俗手,確保了棋局無驚無險進入AlphaGo的“1/4子勝”:在當時局面下,只要上部J17活棋,1/4子優勢“險勝”就勝局已定。
這種情況下,要那么多花哨的動作,何用之有?
▌投資如棋局
格隆除了琢磨股票,最大愛好就是下圍棋,因為這兩者有頗多相通的地方:弈棋也好,買賣股票也罷,到了一定的境界,它就是一種理念,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生命的哲學。圍棋的每一個棋子,類似投資組合中的每一只股票。初盤如何布局,中盤如何騰挪,尾盤如何收官……做好了以上,最后的勝負其實就已經定了。
圍棋入門就必須學習的十一訣,幾乎就概括了投資中幾乎所有的注意事項:
一、不得貪勝:越是對勝利存有貪念,越得不到勝利。
二、險地勿入:有危險的地方,絕不輕易涉足。
三、入界宜緩:穿越警戒線,進入敵占區時要緩慢。
四、攻彼顧我:向外攻擊對方的時候要回首自身形勢。
五、棄子爭先:即使丟掉部分棋子也要搶到先手。
六、舍小取大:放棄小的利益追求大的收獲。
七、逢危需棄:遇到危急情況要棄子。
八、慎勿輕速:不要輕率快速行棋。
九、動須相應:每步行棋需相互配合。
十、彼強自保:如果對方勢力強大則需先謀求自身安全。
十一、勢孤取和:形勢危孤則首選平和。
但格隆感觸更深的,是行棋中的俗手、妙手選擇。
做投資的都渴望找到翻倍股,甚至十倍股,這很類似圍棋棋手都渴望的妙手:最精妙的下法,一著妙手可解開困境,可扭轉敗局,可一舉制勝,堪稱妙到毫巔的智慧。所謂俗手,是與妙手想對應的一個圍棋術語,指按部就班,中規中矩的棋——這很類似投資投了一家四平八穩的公司,不夠性感,沒有故事,貌似也沒有多大想象空間。
圍棋是一人一步下的,邏輯上應該讓每步棋都發揮他的最高效率——也就是所謂的妙手。理論上,四平八穩,按部就班的行棋在高手層面會直接導致失敗。
▌吳清源的俗手
但很多時候,以上結論卻不盡然,這就是圍棋的魅力,也是投資的魅力。
格隆先上一個圖,不熟悉圍棋的朋友可以跳過這一段。
這是圍棋界泰斗吳清源大師于1950年執白對炭野武司的一局棋。
白1刺,沒有任何過分之處,老老實實占自己的位置,還幫對手坐實角部,業余選手都看得出來是超級俗手。但是,演變至白9,由于伏有白A黑B白C黑D白E的先手,當黑F扳,白G反扳,黑便動彈不得。也因為這一超級俗手,中央白棋順利地與右邊白一子會師。
如果沒有這觸目驚心的俗手,結果會如何?格隆簡單推演一下:
很明顯,白方將被被黑10切斷,白棋將慘敗。
而前圖中白1的刺,不眼紅對手的既成空地,只是占自己該占的位置,四平八穩的一著,超級俗手,卻發揮了無可比擬的作用。
在吳清源的圍棋生涯中,這種四平八穩,按部就班的俗手比比皆是,卻往往對整個棋局產生長遠的影響。后來吳老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解釋自己頻頻放出俗手的原因:“從拿起棋子開始的80年來,我從來不把圍棋當作勝負來考慮。”
不爭勝,自然勝。
急功近利,自然容忍不了任何俗手。
忽視俗手是一種優雅而輕佻的錯誤,投資也是如此。
▌李昌鎬的俗手
20世紀上半頁的圍棋,屬于吳清源。下半頁,非李昌鎬莫屬。如果說吳清源在俗手和看似無理的“兇手”兼而有之的話,李昌鎬下得棋幾乎全部是俗手——看李昌鎬的棋,你會有一種實在不以為然,最后昏昏欲睡的感覺。
但坐在他對面的任何一個對手都不敢睡——這個木訥無言,臉上幾乎從沒有表情,石頭一樣的棋手用這種四平八穩的“俗手”構造的組合,拿走了20世紀下半頁幾乎所有的圍棋冠軍頭銜。
李昌鎬16歲就奪得了世界冠軍,并開創了一個時代,但其整個圍棋生涯,卻極少妙手,就像一個每年拿第一的基金經理,組合中卻從來沒有一只當年漲幅翻倍的票。無法容忍的韓國記者問他這個問題,內向的他木訥良久,憋出一句:“我從不追求妙手。”
“為什么呢?妙手是最高效率的棋啊!”
“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李昌鎬又說:“我從不想一舉擊潰對手。”記者再追問,他就不開口了。
這個說法也從側面得到了驗證——李昌鎬的老對手,中國圍棋代表人物之一馬曉春九段曾說,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滿分是10分的話,那么李昌鎬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6分到7分。
問題來了——每手棋只追求51%的效率,為何能做到世界第一?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進攻。用100%的力量進攻,甚至一招斃命,不是更強嗎?
表面上看似乎如此,不過換一個角度:人求勝欲最強的時候,恰是最不冷靜的時候;對別人進攻最強的時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時候。所以,李昌鎬每步棋都只是用51%的力量進攻,另外49%的思路放在防守。這使他的棋極其穩健、冷靜,極少出錯,使任何對手都感到無隙可乘。年輕的他因此得了許多與年齡不相稱的綽號:少年姜太公、鱷魚、石佛……
妙手極美,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陷阱。誰能讓自己的思維一直保持在100%的高效上呢?因追求妙手,用上全部精力,思維也像透支一樣,妙手之后,不假深思的棋也來了。如果對手沒有被擊潰,你的破綻就完全呈給了對方。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極亮之后,必有大暗;邁最大步子往前沖,也最容易一腳踩空。
而這恰恰是圍棋十一訣中的第一條:不得貪勝!
這個道理,基本每個棋手都懂,但卻知易行難。沒有幾個人會抵受住花哨妙手的誘惑,就如同沒有幾個投資人會經受住“十倍股”的誘惑。但李昌鎬卻是徹底踐行了。
在他眼中,極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誘惑后,落下的平凡一子。
▌巴菲特的俗手
巴菲特懂不懂圍棋,格隆不知道,但他在投資領域的作為,幾乎就是李昌鎬在圍棋的翻版。
巴菲特投資的公司幾乎沒有一家是在當下看起來無比性感,能給予市場無限憧憬,給人以十倍股想象的股票。他甚至在90年代互聯網泡沫中被嚇得一點互聯網股票也沒有投資,并被市場足足嘲笑了三年之久。
他買的所有股票,都不會有多性感,但一定都符合一個基本要求:做好買入后馬上就會退市,5年之后之后還活著的公司——他的所有買入都并不準備當期盈利。
這就是巴菲特所反復強調的安全邊際:找到足夠的安全邊際,比找到某一只牛股要重要的得多。成功地抓住一只牛股無法成就你的整個投資生涯,而堅守安全邊際則可以。
孫子曰 “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先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是戰爭的第一要訣,也是投資的第一要訣:如果你沒有做好防守,你前期挖掘出的所有的十倍股,只是為了給未來某一天一次性虧掉做好了買單準備而已。
不貪勝。緩圖之。勝利是好東西,但對勝利的貪欲卻會讓你遠離最終的勝利。
記住:投資中,用俗手。
【經典回顧】
青樸山:過去三年中國最牛逼的商業創新模式——摩拜單車,還能走多遠?
港股資訊 · 新可能
格隆匯app 隆重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