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救命神器 這些“機器人醫生”來了

未來的救命神器 這些“機器人醫生”來了
2020年11月09日 08:01 界面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徐寧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重,醫療機器人的應用需求逐漸增加。第三屆進博會上,該類型機器人成為一大亮點。

  在展會上,西門子醫療的Corindus介入機器人迎來了中國首秀。

  據西門子醫療介紹,該款機器人主要包含床旁裝置和遠程工作區兩個部件。其中,床旁裝置包括延伸臂、機械驅動臂和一次性盒帶;遠程工作區包括介入操作倉、控制臺、血管造影顯示器等。

  西門子醫療臨床治療系統戰略經理鄂冬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介入機器人是幫助做介入手術的機器人。該款介入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包括冠脈、外周血管和神經血管介入在內的血管治療領域。

  介入手術是指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制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態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

Corindus介入機器人。攝影:徐寧Corindus介入機器人。攝影:徐寧

  界面新聞記者從西門子醫療處獲悉,這款產品本質上是通過機器人的自動化技術,將傳統的人工操作轉換為對機械臂的數字化控制。

  它不僅可以將操作精度提升到毫米級,且能夠實現對手術路徑和器械輸送的智能規劃,提升治療效率,降低手術風險與并發癥。

  鄂冬向稱,該款機器人可以將醫務人員與放射源隔離開,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特別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爆發的情況下,借助該產品醫生可以在隔離狀態下為新冠病人實施介入手術,防止交叉感染。

  今年進博會上,首次在國內亮相的“機器人醫生”還有美敦力的智能脊柱外科機器人系統Mazor X StealthTM Edition。

  它是一臺同時具備術前規劃、機械臂定位、術中實時導航功能的全流程輔助脊柱外科機器人。

MazorX StealthTM Edition。攝影:徐寧MazorX StealthTM Edition。攝影:徐寧

  美敦力展臺工作人員介紹稱,脊柱外科手術屬于人體深部手術,脊柱內部結構復雜,周圍遍布重要的神經和血管,故對操作精度要求高。目前在中國,脊柱手術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醫生的臨床經驗。

  該款智能脊柱外科機器人通過強大的術前軟件,醫生可以提前根據患者的生理結構特點制定和模擬手術方案,便于術前方案討論,進一步降低手術風險。

  該機器人搭載的測繪級醫用機械臂,還可滿足“高精密度和準確度”的手術目標,精準執行手術規劃并緩解術后出血及疼痛,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MazorX StealthTM Edition。攝影:徐寧MazorX StealthTM Edition。攝影:徐寧

  達芬奇SP手術機器人也是第一次在中國亮相。

  這款手術機器人包括三個多關節可轉腕的器械,以及首個達芬奇全轉腕的三維高清攝像頭。醫生可以通過操控臺的主控手柄操縱機械臂,進入人體內狹窄的部位進行復雜的手術。

  展臺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通過單個機械臂,器械和攝像頭可以穿過同一個套管進入體內,實現靈活的單孔入路定位。以前需要在腹腔上切四個孔,現在僅切一個孔即可進行手術。

達芬奇SP手術機器人。攝影:徐寧達芬奇SP手術機器人。攝影:徐寧

  該工作人員稱,與傳統手術相比,醫生借助這臺機器人設備進行手術,可以放大約十倍的視野,且手術傷口小,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除了能幫助醫生進行手術,還有些機器人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完成繁瑣的檢測工作。

  展會期間,ABB展出了YuMi實驗室預處理單元。

  ABB表示,隨著中國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各種免疫診斷、生化診斷和分子診斷的檢測量逐年快速增長。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大量的核酸檢測工作對人力、效率和安全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YuMi實驗室預處理單元。攝影:徐寧YuMi實驗室預處理單元。攝影:徐寧

  YuMi實驗室預處理單元可以完成移液、分液、混合、微生物培養等各種實驗室預處理操作。

  同時,單元站體式的結構設計,能讓它具備批量處理功能,上料后實驗室工作人員就可以離開,機器人可幫助人們完成所有樣本處理工作。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