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訊 7月1日下午消息,芯球機器人近日舉行發布會,推出了芯球泊車機器人。芯球機器人董事長譚強表示,該公司目標是通過智能停車機器人產品,讓老停車場車位翻倍,新停車場造價減半。其宣稱要在今年底覆蓋全國119個一二三線城市。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停車難問題日益加劇,甚至已經成為城市病。2015年8月,有著多年城市規劃設計及商業地產開發運營經驗的華希集團進行轉型,開始布局高科技產業化。同時牽手美國西雅圖專家團隊及上海交通大學經過近兩年的前期論證及科技成果初試成功的基礎上,2017年3月,芯球(上海)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落戶于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宣布芯球泊車系統從科研階段正式轉向產業化進程。
據譚強介紹,芯球泊車機器人通過三大舉措實現車位增長:將車庫中過寬的會車道局部取消和減小;將車與車之間的距離縮小至厘米級;將人類司機無法停車的空間加以利用。芯球泊車機器人也同時適用于新老停車庫,車主可通過手機App查詢當前位置或目的地附近停車場的車位現狀及收費標準,還可預約取車,支持無感支付。
芯球機器人的停取車過程為:1、將車開入交接區,光柵等感應器將輔助車主將車準確地停放在托架上;2、全員下車,泊車系統將提示車主確認車已熄火、已拉手剎、車內無人無寵物、隨身物品已攜帶后即可離開;3、與此同時,系統已為泊車機器人找好車位并規劃出最佳路線,調度泊車機器人從交接區將車輛運送至指定位置;4、取車時,車主可提前一分半鐘在App上預約,系統會調度泊車機器人將車輛運出并調轉車頭,車主到交接區時,車已在車位上等候;車主也可到交接區電子觸屏上操作取車。

新浪科技在發布會現場的芯球泊車機器人車庫看到,經改造后,除了必要的上下車區域和機器人的工作通道,其余面積可全部用來停車。要取出中間的車輛,多個機器人將協同作業,依次挪開外部的車輛。
譚強表示,此次發布的泊車機器人,具備精度高、造價低、實施快、維護易和體驗好的特點。在精度上,芯球機器人采用陀螺儀、磁傳感等五位一體的融合導航算法,精度達到毫米級;在成本上,該機器人具備全自主知識產權、國產化零部件,低成本改造高回報;同時可實現現場基本不做建筑改造,僅1晚便可部署完成。
他透露,芯球機器人的目標是讓老停車場車位翻倍,新停車場造價減半。在城市合伙人體系之下,目前已有63個地級市簽約,27個在考慮之中。而到今年底,芯球機器人將覆蓋全國119個一二三線城市,明年年初渠道將下沉至四五線。同時,芯球機器人還將進軍國際市場,解決全世界的停車難題。
在具體的商業模式上,一是停車機器人產品銷售。停車場業主可購買芯球機器人來改造傳統停車場,提升收益;二是聯合運營,芯球帶資去改造和運營停車場,停車場業主獲得分成;三是政府合作,包括建設投資補貼、土地資源補助等方式。
據悉,在上述三個商業模式的基礎上,芯球泊車機器人還將通過大數據平臺采集停車、 人車出行標簽化大數據,實現人車用戶畫像,未來還將計劃拓展汽車后服務市場。(張俊)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