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家辦公都不用的微信,騰訊為何推薦別人用?
數天前,釘釘CEO無招在演講時說,滴滴、今日頭條、快手所有這些頂級互聯網公司,沒有一家在上班時間允許使用微信工作,就連騰訊,上班時間也不允許使用微信辦公。
一石激起千層浪,騰訊坐不住了,微信也坐不住了。不僅僅是公關部領導發言,就是官方微博也罕見發聲,結果呢?
在一連串的回復之后,人們終于明白。騰訊確實沒有封殺自己人在上班時間用微信,但騰訊確實是不用微信辦公的。
根據公告顯示,2018年3月,騰訊開始在內部通報,將停用企業實時通訊產品 RTX(騰訊通Real Time eXpert)。RTX 是一款騰訊內部研發的IM 軟件,從2003年12月發布至今,已經在騰訊內部使用了近15年。從2018年3月開始,騰訊內部開始使用企業微信辦公。
也就是說,在QQ時代,騰訊不用QQ辦公,在微信時代,騰訊也不用微信辦公,這是事實。很多人說他們現在用的是企業微信啊,企業微信不是微信?確實,企業微信不是微信。
如此的回應讓很多人難堪了。因為,在社會上,包括很多衙門在內,一直將微信作為企業溝通的工具,甚至還以微信工作群為自豪,也包括騰訊的對外宣傳。

比如有報道說:
2017年6月,青川縣廣平高速協調指揮部建立“廣平微信群”,該群主要由縣分管領導,指揮部工作人員,相關鄉鎮黨政一把手、部門負責人及項目公司人員組成。自微信群建立以來,各鄉鎮、征拆組紛紛主動上傳工作開展情況,通過自上而下的動態宣傳、督查督辦和自下而上的情況反饋、工作匯報,形成了上下聯動、分工協作、同向發力的工作格局,極大的提高了廣平高速征拆效率。
北京市豐臺區方莊地區是北京市首個整體開發建設的居住小區,截至目前,方莊地區已組建微信群574個,對229棟居民樓實現了全覆蓋,在線人數達到3.6萬人,覆蓋居民戶60%以上。在居民區老舊電梯更換、公園建設、停車管理等方面及時發揮作用,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東部某省通信管理局一位干部表示,他所在的辦公室就建有一個40至50人的微信群,單位里大大小小的任務安排基本上通過這個群分派。
一名村支書告訴記者,他加了10個微信工作群,包括水利群、黨支部書記群、三防群、民政群等,每天一大任務就是看微信群的聊天記錄。
中部某縣一名大學生村官“被加”了120多個微信工作群。他對記者說,現在村里工作基本都是通過微信群交流,但信息量大,更新又快,稍不注意就錯過重要通知。每次打開手機,都要把各個群的消息瀏覽一遍,生怕看漏了重要信息,耽誤了工作。
以上這些報道如果說背后沒有騰訊公關的影子,作為媒體從業者,真的是很難確信的。即便騰訊沒有參與傳播,微信群的這樣使用應該也逃不脫騰訊宣傳的影響。
當然,也有反思的聲音出現。《人民日報》近日刊文直指基層工作被微信群“綁架”的問題。記者下鄉調研時,聽到一些鎮村干部抱怨各個條線、每項工作都會建群,工作無論大小,悉數在群里傳達布置,每天光是在林林總總的群里刷信息,就要浪費不少時間。
很多用了微信來進行辦公交流的組織都有體會,因為微信沒有信息回執,所以,當領導在群里發一句指示之后,就需要大家排隊“收到”,否則就難以分清責任和確認通知到位。如此的奇觀,很多人早已經受夠了,也確實體現了效率的辦公效率的低下。
由此來看,很多公司或者組織將微信和微信群作為辦公工具,實在是懶政的表現,讓下屬們一個接一個的喊“收到”,好像也能夠體會到山呼萬歲的心理榮耀,可是,對于組織卻是極大的傷害。更不要說,很多微信群成了公私不分的舞臺,也成為了泄露秘密的場所。
年初的騰訊公司年會上,馬化騰就指出騰訊缺乏TO B能力,這是事實,也是騰訊的軟肋。多年來,騰訊的產品都是個人用戶體驗極好,但卻很難在集團市場開花結果,幾次折騰也都是失敗。
事實勝于雄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說,微信不適合辦公,騰訊也確實不用微信辦公,但騰訊也確實是在忽悠其他公司用微信辦公。那些還在用微信解決辦公問題的組織,臉紅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